目录:
行政摘要 :
中国经济持续复苏,三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回升至
4.9%,较二季度提升1.7个百分点。前三季度中国经济
由负转正,累计同比0.7%。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复苏大
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在第一阶段中,制造业生产、投
资、出口是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;目前中国经济已
经计入第二个阶段,服务业、消费的复苏将发挥更大的
作用;在第三阶段的复苏中,中国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
力、打造国内大市场、推动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,从而
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。我们预期中国经济2020年
GDP增长2.2%, 2021年增长7.8%。
从产业结构来看,三次产业累计增速继续回升,第
二产业增幅最大,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支撑。具体
来看,前三季度,第二产业增速由负转正,增长
0.9%,较上半年回升2.8个百分点,拉动GDP增长
0.4个百分点。其中,制造业和建筑业增速均较上半
年有明显回升,是拉动第二产业增速回弹的主要原
因。相比之下,服务业也在回暖,但速度慢于制造
业。前三季度服务业累计增长0.4%,同样实现由负
转正,较上半年回升2.0个百分点,拉动GDP增长
0.2个百分点。其中,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住宿和餐饮
业增速较上半年回升7.7个百分点,逐渐从疫情影响
中恢复。
生产方面,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得力,复工复产持续
加速推进,工业生产加快,超出市场预期。 9月规模
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.9%,较上月回升1.3个百分点,
较去年同期也回升1.1个百分点; 1-9月工业增加值
累计同比1.2%,较1-8月回升0.8个百分点。 9月制造
业PMI录得51.5%,服务业PMI录得55.2%,连续7
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,预示未来经济将持续回暖。
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项,但对经济增长
的贡献率较二季度有所回落,消费需求则从低位回
升。三季度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
幅回升至34.9%,拉动经济增长1.7个百分点;其中
可选消费品、汽车类消费增速回升显著;管控措施
的进一步放开以及暑期效应,使之前受控的聚集性、
接触性的服务类消费需求加快回升步伐。随着就业
形势日趋稳定,居民收入逐步回升,我们预期消费
将持续修复,支撑中国经济增长。
1-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0.8%,较上半年
降幅回升近4个百分点,年内首次由负转正。其中,
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.6%;基建投资累计
同比为0.2%,但修复速度有所放缓;由于内外需求
同步改善,企业利润加速回升,三季度企业投资意
愿有所恢复,民间投资增速亦有所回升。 1-9月制造
业投资累计同比下降6.5%,较上半年收窄5.2个百分
点,反弹幅度大于房地产和基建行业。
三季度出口同比8.8%,比二季度上涨8.8个百分点,
增长继续超预期。从出口品类来看,防疫物资和
“宅经济”相关产品的出口仍保持高增。与此同时,
9月进口数据表现亮眼,同比13.2%, 较8月上涨
15.3个百分点;拉动三季度进口同比3.2%,较二季
度上涨近13个百分点。进口的大幅回升一方面源自
内需的逐步恢复,另一方面则来自中国仍在努力履
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。据我们测算,截至2020
年8月,中国自美进口额累计完成2020年协议任务
的1/3,预计第四季度进口仍将保持高位。
货币政策方面, 9月25日召开的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
例会的表述中删除了“坚持总量政策适度”,同时继续
强调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”的表述,强调稳健的货币
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、精准导向。就第四季度而言,我
们预期央行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市场流动性,
维持目前的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不变。在保持流动
性总量合理充裕的同时,更加注重对资金进入实体经济
的引导,结构性政策会更加得到重视。
在财政政策方面, 1-9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4.1万亿元,
累计同比增速下降6.4%,降幅较上半年的-10.8%有所
收窄,三季度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.7%。 1-9月公共
财政支出17.5万亿元,累计下降1.9%,较上半年修复
4个百分点。主要流向社保就业、医疗卫生、教育以及
扶贫领域。
此外, 5月份两会上宣布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已于7
月底全部发行完毕;截至9月末, 3.75万亿元的新增地
方政府专项债已发行3.36万亿元,剩余约4,000亿元的
专项债计划在10月底全部发行完毕。值得注意的是,
8月以来发行节奏加快, 8-9月专项债新增规模分别为
6,307亿元和4,683亿元,较去年同比增加近1.5倍。我
们认为,随着专项债资金逐步到位,四季度基建投资将
有望恢复增长态势。
十九届五中全会于10月底在北京召开,对“十三五”
期间经济社会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,同时全会审议通
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
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》 。 《建议》 指
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
核心地位,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,构建“双循环”
新发展格局,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;同
时要推进乡村振兴、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、改善
人民生活品质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、推动绿色发展、
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;通过统筹发展和安全,实施国
家安全战略,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。
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
标,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
化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
发达国家水平,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,基本公共服务
实现均等化,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
著缩小。
“十四五”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,开启全面建设
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
百年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,具有特别的意义。
“十四五”有三个“新”值得特别关注:新发展阶段、
新发展理念,新发展格局。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内部条
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,有机遇也有挑战,
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,需要贯彻“创
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新发展理念,推动构
建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”
的新发展格局,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
对于市场关注的“十四五”增速目标,习近平总书记在
对建议的说明中提到,中国完全有可能在“十四五”末
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,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
或人均收入翻一番。世界银行最新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为
2019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,535美元,根据我们的测
算,中国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约4%的
水平,就可以在2025年末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。在
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
标,则需要的经济增速为4.8%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
在强调中国有能力实现上述目标的同时,说明也特别指
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,所以
在《建议》 中没有设置直接的定量增速目标。我们认为
“十四五”将进一步淡化对经济增速的片面追求,而更
加关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。
国际方面,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。
各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推出了大规模财政、货币
和监管措施,用以维持家庭的可支配收入,保障企业的
现金流,支持银行信贷供给。在10月《世界经济展望》
更新中, IMF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.8个百分点至
-4.4%,同时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.2个百
分点到5.2%。我们的研究发现,全球各国经济的复苏
情况和疫情有很大的相关性: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,其
经济复苏通常也较快;而疫情仍比较严重的国家,其经
济复苏的速度也将较慢。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仍将是漫长、
不均衡且充满不确定的过程。